华夏雕工美,雪中青松傲 记庭院雪雕艺术家张树峰老师 采访者:您什么来的加拿大?是一家人来的么? 张老师:2019年来加拿大的,来之后就到蒙特利尔,一来疫情爆发就回不了国。就留了下来,孩子也在这里上初中了。 采访者: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雪雕的?能否分享您的雪雕开始的故事? 张老师:2021年开始做的雪雕,顺一个偶然的机会,2021的冬天,我在门口堆了三堆雪,尝试做了一个半身兵马俑。发到朋友圈爆火。 采访者:您的专业是书法和国画? 张老师:我本身的专业是机械工程,只是从小就喜欢书法和国画,然后中央美院和中国美术学院,还有杭州都去进修过书法和国画。来加拿大之前已经转行做书法和国画。 采访者:书法和国画对您的雪雕创作有什么影响? 张老师:首先绘画是雕塑的基础,雕塑之前我都画一个草稿。 采访者:都是您独立完成的么? 张老师:雕刻都是基本我个人完成的,堆雪的时候邻居,Facebook的粉丝,学生,还有家长帮忙。 采访者:到现在为止,您完成了多少个雪雕作品? 张老师:总数大概40个左右。2023年做了十五个。 采访者:去你家拍照的人多么? 张老师:电视台每年都播出多次。 很多西人来人,很多学校,机构都来组织参观。都是免费给大家参观拍照。 采访者:您的雪雕作品风格独特,您是如何在传统雪雕技艺上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的? 张老师:我这个是独一无二,我给它的定义叫做庭院雪雕,取材是天然雪,其他大型的雪雕都是人造雪,他们容易成形。 采访者:在雪雕艺术创作中,最大的困难是什么?怎样克服这些挑战? 张老师:其一堆雪和收集雪是很困难,一是雪来的晚,二是雪量不够。一个标准的雪雕需要收集2-3天的雪量,需要达到三米才能开始创作,有时候还要去邻居家去找雪,有时候堆雪,我们从下午堆到十点种。 其二,为了保证作品的美观,我们都人工堆雪,因为机械会污染雪,做出来不好看。 其三,天然雪手工堆砌硬度不够强,遇到大风,下雨,或者温度变化,就容易损坏。其四,如果雕线条纤细或者镂空,或者倾斜角度比较大的,就困难很多。
比如第一年我做的华表,上面有祥云。祥云断了三次,站在梯子上,修补了三次。其五,有时候局部我用其他材料来代替,比如龙须,我是用白色的扭扭棒来取代,关公的偃月刀,哪吒的火尖枪都是其他材料代替的。 采访者:您有收雪雕的徒弟吗? 张老师:暂时还没收徒弟。 采访者:有想过开一个雪雕的培训学校吗? 张老师:想过,我还可以英语教学的,希望可以推广到其他族裔的学员
,有其他跟我学国画。 采访者:在社交媒体(如小红书)上分享作品,是否有什么趣事? 张老师:好多人刷到以后,就特别高兴,都要问地址,打卡。 采访者: 有没有想过把这个商业化? 张老师:雪雕有它的局限性,第一周期短,第二制作难度大。如果要把庭院雪雕推进为商业雪雕,还是要上机械,强度大,雪量大。 采访者:对于想要学习雪雕的年轻人,您有什么建议? 张老师:很多想来学的,建议他们是出于什么角度来学,如果是提高艺术背景 ,是非常推荐的,这个是一个特别的艺术类别。 采访者:您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文化气息,您是如何在现代艺术环境下坚持传统文化表达的? 张老师:首先我自己是非常热爱中国文化,更加把它们发扬光大,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,保有我们自己的艺术特色。在创作的过程中,我只有维修的时候才用一点点水,因为加了水改变雪的色泽,尤其早上的太阳照耀在雪雕上那种色泽非常绝美。 采访者:能不能透露一下2025年,会雕刻什么? 张老师:我的惯例是一定有属相,所以2025年一定会有马。祝张老师的雪雕事业,骏马奔腾。 |